尘沙劫波,莫之遏绝。印度神话爱好者。

关于

【翻译】湿婆之弓

        Devdutt Pattanaik的《SITA: An Illustrated Retelling of the Ramayana》,这次是作者演绎的湿婆神弓的由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 至高无上的苦行者湿婆,业已将饥饿摧毁。因此,他端坐于白雪皑皑、寸草不生的石山之巅。这山便是北极星正下方的吉罗娑。

       自然化身为萨克蒂,对他说道:“饥饿区分有生与无生。如果你没有饥饿,那你应被称为尸体(shava)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植物需要养分才能生长,野兽需要食物才能行动。但经由苦修,人类能臻于成熟,抛弃对食物的需求。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的特质。”湿婆说。

       “一个人也能发觉他人的饥饿,在火祭中制造食物以喂养他人。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的特质。”萨克蒂说,“如果苦修不与祭祀相伴,那么孤独将疯长,一切关系都无法建立,而社会将瓦解。你将成为毁灭者。”

       湿婆随即说道:“当祭祀不与苦修相随,我们将剥削他人以满足自身。由此社会将会堕落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当然。苦修有如弓身,祭祀则好比弓弦。分离的二者无法创造出真正的弓。要创造真弓,弓身需要弯曲,而弓弦需要绷紧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太过松弛,弓便无用。太过紧崩,弓将摧折。”湿婆重复着普利图(Prithu)称王时毗湿奴的话语。

       “来吧,我们一起创造结合苦修与祭祀的弓。让这弓成为一切关联的象征,比如,婚姻中的男性与女性,王权中的国王与王国。”这么说着,女神化身为帕尔瓦蒂,山王之女。她领着湿婆自山坡而下,前往河畔喧嚷的迦尸城。在这里,她成为丰盈母,而他从消灭饥饿的隐居者湿婆,转变为关心他人饥苦的家居者商迦罗。

       一张弓由他们的对话而生。能为这张弓上弦的人将成为完美的国王。湿婆将这张弓送给了促成奥义书的遮那竭[1]。众友仙人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学生去见一见这张弓,即便他不确定他们能否给它上弦。但无论如何,试一试总是好的。

 


       [1]遮那竭在最早的一批奥义书之一《大森林奥义书》中出场,向婆罗门请教世界的终极与人的本质等等问题(下图就是他和一位婆罗门的对话)。奥义书是印度上古思想转型的关键著作,开拓了不同于梵书(解释吠陀颂诗)的祭祀主义道路的知识道路,是印度古代宗教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。遮那竭倾听婆罗门的这些教诲,相当于参与并支持了这次思想转型。

       这样的爹去种地才能挖到棒棒女儿



评论
热度(5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痴飨 | Powered by LOFTER